-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90年代写于意大利发表于香港的一部作品,它既是生动的欧洲游记,也是隽永的文化散文,同时配有黄永玉先生在欧洲画的百余幅油画和素描,文图并茂,是一本解读欧洲文化历史的有趣好书。最近,我社推出了此书的新版,著名学者、藏书家黄裳先生专为新版写了序言。 翻开书页,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中国老人,支起画架,安然坐在塞纳河畔、翡冷翠街头,专心画他的画,写他的文章。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和夏天,黄永玉完成了两次丰盛的欧洲文化艺术旅程。 让我们跟随他,从优雅的塞纳河出发,沿着梵高的脚步,追索印象派画家们的踪迹;又跟他一起,散步在美得令人心碎的翡冷翠,走进达•芬奇生活的小巷,再与薄伽丘、但丁相遇。我们享受到的是一次有着黄永玉独特思想和步伐的旅行。 黄永玉还专为此书设计了一枚藏书票:一位老人,肩负背囊,手提画箱,跋涉在漫漫旅途中。旁边是陆放翁的诗句:远游无处不销魂。
- ¥
38
作 者:
黄永玉
ISBN:
9787506337355
出版时间:
2006-11-01 00:00:00
开本:
32开
编辑推荐
一位中国老人,支起画架,安然坐在塞纳河畔,翡冷翠街头,专心画他的画,写他的文章。 黄永玉完成了两次丰盛的欧洲文化艺术旅程。 让我们跟随他,从优雅的塞纳河出发,沿着梵高的脚步,追索印象派画家们的踪迹;又跟他一起,散步在美得令人心碎的翡冷翠,走进达·芬奇生活的小巷,再与薄伽丘,但丁相遇。 我们享受的是一次有着黄永玉独特思想和步伐的旅行。
作者简介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专题介绍,国内多家媒体也频频播放他的专题。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黄永玉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