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诚如本书作者罗先明所言:“中国医药,深深根植于华夏沃土,炎黄子孙,世世代代赖其佑护。没有中国医药的持续发展,便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我本人3岁时生过一场大病,持续高烧,眼前幻影重重。若不是通晓中医的祖父及时救治,我就没命了。
我的祖父严伯勋是清末秀才,精通中医。他所传承的医术,曾救活众多乡邻。在他之前的一代又一代探索者验方证术,防治并重,既除顽疾,又祛瘟疫,为中医药文化添砖加瓦,筑成雄视人间的巍巍大厦。滔滔长河般的执业队伍中,涌现出一颗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璀璨之星,如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隋唐大医孙思邈亦为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中医药大师们对民族繁衍生息贡献虽大,在“官本位”为主导的史籍中所占分量却轻。 《旧唐书》载孙思邈,寥寥数笔:“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永淳元年卒。”《新唐书》记载亦简,称孙思邈“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永淳初卒,年百余岁”。而在民间,德艺双馨的孙思邈,千百年来却被老百姓尊崇为“药王菩萨”。遍布于全国各地的“药王庙”,大多专为孙思邈所建。流传民间的药王故事,远比官修的文本生动丰富,且赋予神话般的传奇色彩。
孙思邈的一生究竟是怎样度过的?是否确实寿高141岁?为解答这一千古之谜,本书作者立足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历时数年,潜心研究,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对大量虚虚实实的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尤其重视传主本人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透露的点滴行踪。作者再凭借对中医药知识的较深修养,对历史背景的全面把握,对文学表达方式的娴熟运用,终于成就千余年来第一部关于孙思邈的详细传记,具有开创性意义。
阅读本书,可知“孙思邈一生坎坷,数度染疾,说明他并非‘真人’,必食五谷”。而道德学问,却比类圣人。他“德、功、言、寿”兼具,实属千古一人。正如作者所说:孙思邈“不仅是中国传统医药界最具标杆性的人物,也是整个知识界的楷模;不仅中华民族可引以为自豪,也是东方民族的骄傲。孙思邈身后的珍贵遗产,不仅属于中华,也属于整个人类”。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