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时空辩证法下的现代性反思——评吴楚《暮星归途》

文艺报 | 2024-06-06
分享到:

《暮星归途》,吴楚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1月

  □李玫琦 张光芒

  吴楚的《暮星归途》以霍金的《时间简史》为科学基础,从黑洞附近时间流速缓慢的特质切入,融合当前备受关注的老龄化问题,以科幻故事的形式,探讨新型“异星养老计划”的利弊。故事发生在距地球27000光年的XV-31行星上,它与地球的时间流速比是112∶1,大致相当于“天上三日,地上一年”。如此一来,该行星上的老年居民三天的消费就可以平摊到地球一年的支出里,大大缓解了地球社会的物资负担。

  对老龄化危机的书写,是吴楚反思现代性的一种路径。在《暮星归途》所展望的2110年,地球科技高速发展,AI已经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有取代人类的危险趋势。主人公易一的母亲深受其害,她本是东京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却因年纪渐长,逐渐被与她长相一致的AI取代;不仅如此,与她离婚分居的丈夫也用上了当时颇为先进的伴侣机器人,对她不再有感情依赖。这双重打击,表面上看均是源于AI,更深层的原因却是人类对衰老本身的无能为力。吴楚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本,这一国家当下已经老龄化严重,在近90年后更是如此。日本青年无法理解老年人对新兴科技(如地铁上的“脑机配对”检查)的反应迟缓乃至抵触,甚至指责老年人占用公共资源和就业岗位,两代人之间因为资源分配问题而剑拔弩张。由于社会年龄结构的根本改变,“收入水平跟劳动能力倒挂”,单纯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已无法解决这一矛盾。也即是说,倘若“异星养老计划”只是简单的星球移居,那它与开发某个太平洋孤岛并无本质差别,前者的运营成本甚至更高,且依然需要地球社会来承担,这也使得不明所以的易一等人最初对计划主导者南山会社的“铺张浪费”产生质疑。而当真相大白时,他们才明白,XV-31行星与地球之间的时间流速差,使得异星养老变成一种“无息贷款”。老人移居所释放的物质资源,让地球社会得以维持运转,而后者可以用更长的时间来偿还前者。异星养老所开发的不仅是空间资源,更是时间资源。常言道“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但科幻视域中的时间,却可以逆转其象征平等的唯一特性。

  科幻文学所呈现的这一以时空辩证法为前提条件的宇宙社会观,直接消解了建立在时间线性发展基础上的现代性神话。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曾指出:“只有在一种特定时间意识,即线性不可逆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的框架中,现代性这个概念才能被构想出来。”线性时间的单向性孕育了历史进步论,在同一时间维度参照下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构成了空间上发达与否的差别,从而形成以发达地区为话语中心的现代性体系。但在科幻文学中,讨论范围是整个宇宙社会。黑洞的存在使得时间不再只有线性的唯一样貌,当它有了快慢之分甚至可逆转的时候,时间变量介入下的空间差异就对现代性神话的美好愿景构成了挑战。一方面,在更长远的目光观照下,时间的尽头并非乌托邦的显形,而往往是类似恒星坍缩等的毁灭命运,吴楚此前的小说《无光之地》就展现了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的瑟拉行星,因逐渐靠近黑洞而行将毁灭的过程;另一方面,时间的快慢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文明间的交流障碍,引发信任危机,就像XV-31行星上的居民无法与地球实时通话一样。易一迫切想逃离该行星,也是因为无法接受一次次欺骗至爱的母亲。

  当时间不再是公正不阿的度量衡时,它就成了一种可被争夺的资源。XV-31行星上的“慢时间”,正是这样一种有赖于顶尖科技的稀缺资源,其背后隐约闪现着的,是垄断了科技成果、主宰着资源分配的权力体系。在线性时间的现代性神话中,权力早已悄然存在,工业革命所孕育的对乌托邦的幻想,实际上正如詹姆逊在《未来考古学》中所说,“是移民殖民地的原型,是现代帝国主义的先驱者”,在时间恒常不变的情况下,对空间资源的争夺就已暗藏权力的刀光剑影。对太阳系外的宇宙想象,则使得时间也成了为权力所觊觎的刀下鱼肉。《暮星归途》中的“异星养老计划”,看上去光明美好,南山会社却一直秘而不宣,甚至设定了“单程旅行”这一限制条件,因为他们想要守住时间流速差这一机密,只对少部分身患绝症、渴望续命的权贵政要开放。这样的话,站在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少部分人将比平民更早享有甚至垄断“慢时间”这一稀缺资源。

  在权力的介入下,生死成为可供当权者更改的选项,时间的公平性将被完全打破,这一忠实守护人类文明底线的力量将不复存在。吴楚在2017年的小说《长生》中已经做出警示:“单纯地拓展生命的长度只会给文明带来灾难。”而在《无光之地》中,虽然吴楚的写作重心是瑟拉行星执政者对于是否要占领地球作为新家园所进行的博弈与抉择,但他也设计了一个富有意味的情节,那就是让地球上的主人公们,借助瑟拉行星与地球的时间流速差,来向富有的绝症患者索取大笔财富,在对这一稀缺资源的争夺过程中,还发生了互相残杀的悲剧。这一情节大概可以构成《暮星归途》的前文本,只不过在XV-31行星的故事里,以老龄化危机为叙述核心,使得有关时间快慢的辩证变得更加丰满而深刻。在断裂与隔绝的不同时空里,权力成了唯一绵延连续的“硬通货”,权贵政要们比平民百姓更早享有XV-31行星的“慢时间”,前提则是他们要将权力让渡给掌握XV-31行星运营权的南山会社,背叛自己原先的国家与组织,听命于南山。科技进步看似给人类带来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人类的精神文明却并未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有所进步。

  不过在故事最后,吴楚依然对科学寄予了正向的期待。易一用以躲开南山会社审查、向地球传递时间流速秘密的方式,是让父亲寄来一枚结婚钻戒而后退回,这一切都有赖于C14鉴定法这一科学原则:通过探测钻石中碳元素的衰变情况,即可计算出钻石所历经的时间长度。一个极其基础的科学常识,却成为时间这一度量衡上最精密的注脚。这或许也暗示了,在吴楚的科幻体系里,科学是价值中立的,真正影响科学技术效果的,是人类文明对它的使用方式。XV-31行星上两大阵营的对垒,正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科学价值观的碰撞。时间流速差是客观存在的宇宙规律,但究竟是利用它来全面解决地球上的老龄化危机,还是垄断它作为谋取权力和财富的工具,会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两种不同的未来走向。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吴楚的《暮星归途》确乎具有“科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科幻作家韩松曾强调说:“科幻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它应该关注现实,并从现实引申未来。”《暮星归途》表面上看,是借科幻的形式来实现老龄化问题的想象性解决,但它实际上探讨的又不仅仅是老龄化本身,而是社会视老龄化为危机的思想根源,那就是:人类在面对时间尺度的唯一性与空间资源的有限性时,产生了对文明发展停滞的恐惧,这与现代性神话所承诺于人类的未来幻象是相悖的。在更广袤的时空辩证体系中,时间流逝、空间开拓真的是无止境的吗?凡是“落后”的就必须被淘汰?人类文明的进步难道没有终点?假若这一切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人类又该如何对危机做出应对?对于这一系列“天问”,《暮星归途》牵出了一根纲举目张的线头,其背后神秘的巨网正等待着新的探索。

  (作者李玫琦系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张光芒系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16 15: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