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从延河而来的陕西文学生生不息

文艺报 | 2019-07-03
分享到:

从延河而来的陕西文学生生不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陕西作协承继了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的血脉,成立的时间是1954年。其实,以客观的态度上溯历史,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的前身——西北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的时间,应该是1950年的9月,这样算起来,陕西作协的历史已经有69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西北文学工作者协会又承继了1937年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的血脉,主要负责人柯仲平、马健翎等领导和组织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作协西安分会、陕西作协的工作,一脉相承,持续未断。所以,陕西作协的渊源或发轫应该从1937年算起,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与延安时期党的文学工作组织一脉相承

  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宣告成立。彭德怀任主席,习仲勋、张治中任副主席。同日,马健翎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9月21日,西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马健翎主持大会,原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张季纯致开幕词,大会总主席柯仲平做报告。大会选举柯仲平、马健翎、张季纯、郑伯奇、胡采、赵望云、石鲁、王汶石、黄俊耀等75人组成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柯仲平任主席。9月26日,西北文学工作者协会、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西北戏剧工作者协会、西北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曲艺改进协会、西北电影工作者协会等在西安成立。

  1954年10月,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撤销。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决定,原大区作家协会均改为大区所在地城市的中国作家协会分会,负责联系原大区各省市的作家协会会员,西北作家协会筹委会召开扩大会,研究成立分会事宜。郑伯奇、王汶石、苏一萍、张季纯、柳青、钟纪明、马健翎、胡采、张棣赓等出席。11月8日,中国作协西安分会成立,马健翎致开幕词并报告筹备经过。他说,本会的任务是领导会员学习马列主义、党的政策,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培养青年作家和兄弟民族作家。王汶石宣读分会简章,获得通过。柳青致闭幕词。会议选举马健翎为主席,柳青、郑伯奇、胡采为副主席;决定分会秘书长由王汶石、戈壁舟、李古北、余念、杜鹏程5位驻会作家轮流担任,任期各为一年,第一任是王汶石。分会有正式会员31人,在西安的26人。参加成立大会的代表有24位,其中有柯仲平、马健翎、柳青、郑伯奇、胡采、王汶石、戈壁舟、李古北、余念、杜鹏程、王宗元、王老九、袁烙、黄俊耀等。

  以上充分表明,陕西作协的发展是和延安时期的党的文学工作组织一脉相承的,这是陕西作协的光荣,更是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使命和责任。

  1954年国庆节后,原西北文联干部杨韦昕被调去参与筹备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的工作,据杨老回忆,他曾随同王汶石一起为作协选址,几经周折,选定了西安建国路上的原高桂滋公馆。从此,这里就一直是中国作协西安分会——陕西作协的办公场所,弹指一挥间,65年过去了,一个多甲子里,这里出入了多少文学大家,诞生了多少文学巨著,也不断推动着陕西文学乃至全国文学的发展,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陕西文学的大本营、中国文学的重镇。

  “1955年春,我和丈夫李若冰走进作协大院,好不惊喜,门口鱼池的喷头水花飞舞,旁边是座大礼堂,礼堂旁的耳房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事件。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在临潼的山上找到蒋介石,把他带到这里,耳房就是开始谈判的地方。前边是一个不小的花园,各种树木果木郁郁葱葱,葡萄藤搭起了一个一个环形的走廊,正是散步健身的极好场地。往前跨过圆门之后,是布局完全相似的三进四合院。”作家贺抒玉曾经深情的回忆道。

在新时代不忘初心 再铸辉煌

  1956年,陕西作协创办了文学月刊《延河》。它的筹办者中的绝大多数作家和编辑们,都是喝过延河水吃过陕北小米的,在他们的心中,延河不是一条普通地理概念上的河流,它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的象征,他们自然对革命事业肩负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我第一次和陕西作家协会发生联系,诱因是文学刊物《延河》”,已故作家陈忠实曾回忆,他在15岁的时候,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被老师推荐到《延河》。“尽管此事再无下文,我却记住了《延河》。”那应该是1957年的事,当时,包括陈忠实在内的任何人,谁也不会料到26年后,他调入陕西作协成为专业作家,再之后,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成了这个大院的一个旗帜性的象征。

  文艺理论家、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军曾回忆:1958年陕西作协开座谈会,研讨作家“放卫星”,参加座谈会的作家有柯仲平、柳青、王汶石等,我作为青年教师列席会议。会议气氛是慢慢热起来的,当大多数人无法平静的时候,柳青却异常的平静,始终不说自己要“放卫星”,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柳青扎根长安皇甫村14载,一部引领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业史》成为不朽的经典,柳青深入生活的精神也成为文学创作的典范。

  路遥在1974年的冬天上大学放寒假时,就曾应邀到《延河》(时为《陕西文艺》)帮忙工作过。1976年9月,大学毕业的路遥正式成为《延河》编辑部小说组的一名编辑。从此,工作、吃住都在作协大院的路遥房间里的灯,一定是院子里最后灭的。在这不熄的灯光里,路遥与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一起熠熠生辉。

  贾平凹是陕西当代作家中成名早、作品多又一直笔耕不辍的典范。已经有的几十部作品足以等身,但难能可贵的是在几十年间,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于今仍保持几乎两年一部长篇的频率,是作家中的“劳模”。贾平凹从陈忠实手里接过陕西作协主席的重担,为陕西作协事业的发展,为陕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持续奉献。

  还有在行政岗位上为陕西作协一直默默耕耘的一大批人,他们为作家服务、为文学服务,陕西作协的发展、陕西文学的发展,不能不提他们的贡献。在陕西作协党组书记岗位工作13年的雷涛,曾提出“开门、开放、开拓”办作协的新思路、新理念,“为文学事业服务、为创造服务、为作家服务”,作协党组鼓励作家到更广泛的领域去深入生活,加大城市题材、历史题材和少儿题材的创作力度……

  陕西作协从延安走来,延河水长流,使命在肩头,70年的历程,在党的文艺思想指引下,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在这里披肝沥胆、孜孜以求,让陕西文学绿茵一片、大树参天。放眼新时代,陕西作协当不忘初心、承继历史,发扬传统、再铸辉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