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中马作家学者交流座谈会圆满举办

作家出版社 | 2023-05-29
分享到:

  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协办的“文化互鉴,美美与共”中马作家学者交流座谈会,于5月26日圆满召开。中马11位作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作为2023吉隆坡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之一,本场座谈会受到本地读者热烈关注,现场有200余位读者参与,回响热烈。

  此次座谈会邀请到马来西亚拿督斯里何国忠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贺耀敏作为致辞嘉宾,由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伍燕翎担任主持人。

  在致辞中,贺耀敏教授表示:“中马两国今日从经济到教育、文化的蓬勃交流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两国从民间到政府间不懈努力,不断通过精诚对话而促成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所达致的成果。”他希望,未来亚洲文明、东方文明以及中国文明能有更大的发展。

  马来西亚前高教部副部长拿督斯里何国忠指出,自己曾有机会参与在中马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也见证了两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往来,并在时任高教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的支持下,与中国副教育部长郝平共同促成了中马文凭互认工作。他说道“我们的祖辈早在100多年前就来到了当时的马来亚,并在这里落地生根。这让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历史上的距离可说是‘又远又近’。可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却不一定可以如现在这样和中国朋友自由交流。”

  主题发言环节,围绕话题“文学交流”,中国作家刘震云、东西,马来西亚作家戴小华、龚万辉分享见解。

  中国作家刘震云讲到,文学就是有这个本事,让彼此迅速熟悉。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但人的基本情感仍是相通的。在各种各样的交流中,最节省成本的交流,就是文化交流。书籍正是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载体。

  中国作家东西讲到,在他的作品《没有语言的生活》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父亲是个盲人,儿子是个聋人,儿媳妇是个哑人,他们组成了一个“看不见,听不到和说不出”的家庭。没有比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困难的了,但他们每个人都借用对方的健康器官,完成了不可能的沟通。中国作家跟马来西亚读者的交流障碍,远没有他们三人之间的交流障碍那么巨大。所以,他相信并期待,亚洲作家们笔下的故事会率先得到近邻各国的重视,并优先于欧美读者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戴小华说:“文学是世界民族交往、心灵沟通的工具之一,也是促进全世界文明发展的方法之一。一个民族的文学只有在与国外民族文学的交往、影响、互相滲透,融合中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无论怎样交融,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具有独特性,才能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站住脚。”

  龚万辉围绕马来西亚华文出版和马华文学的发展回顾,特别是马华文学何以在当地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如今年轻人如何尝试以新的形式进行创作,由此形成新业态的文学交流等和观众进行分享。

  围绕第二个话题“文化传承与青年成长”,邀请中国作家薛涛、丁墨,马来西亚作家许友彬、黄先炳、刘育龙进行交流。

  中国作家薛涛提到,在书展看到东盟作家的新书出版,特别想阅读他们的故事、了解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当说起文学时,他表示“文学的功劳在于,它将人类散落的目光和心灵连成一片。我时时为作家这个职业感到光荣,因为我们笔下的文字正在以一滴水汇入洋流,为这次文明的共舞贡献波澜和光亮。”

  对于儿童文学发展,马来西亚儿童文学作家许友彬表示,儿童文学的黄金时期是在2006-2016年,然而,现在马来西亚儿童的阅读风气越来越低迷,因为没有像中国那样,推荐一些儿童必读书籍。他还说道:“可能因时代的转变,现在大家都使用手机,读长篇小说需要大篇幅地阅读,而现在人习惯阅读短篇文字,例如诗歌,可能童诗可以在这个时代继续发展起来。”

  对于网络文学出版,中国网络作家丁墨指出:“作为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网络文学无论是在行业前景、市场规模、文化影响力、内容品质和全产业链开发上,都已步入成熟发展的稳定阶段。”从文化角度,她讲到网络文学“作为中国一大独特的文化新观,非常年轻、生命力旺盛,可以跨越一切年龄阶段、文化层次的读者,同样也跨越国界,沟通了中马两国读者的精神世界的沟通交流。”

  黄先炳、刘育龙则先后围绕马来西亚儿童阅读营和童诗教学创作等话题,向观众介绍马来西亚在华文教育特别是儿童文学推广方面的艰苦付出和取得的成就。

  中马作家学者交流座谈会对于深化中马人文互动,推进中马文化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承载了各地读者共通的情感,出版搭建了异国文化沟通的桥梁,作家学者对于中马文学和出版交流发表了深入的见解,对于加深中马文化沟通表达期待。

  来源: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6/11 09: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