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当文字遇到声音——《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的幕后故事

作家出版社 | 2020-05-27
分享到:

  写作给我的最大的馈赠,是让我遇到了一些优秀又美好的人。没有写作没有那些文字牵引出的机缘,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遇上他们。

  我和杨晨就是因作品结缘,她是我的散文集《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的有声书的演播者。我的文字遇到了她的声音,我们一经遇到,就感觉相识已久。

  我曾在央视的新闻节目中见到过杨晨,我喜欢她的优雅大气,可她离我很远,她在电视荧屏里,我们的生活轨道没有任何的交集。我只是知道她,并不认识她。

  后来我又知道杨晨还是一个配音演员,她的声音很好听,磁性的流转一下子就能吸住听到这声音的人。可是在她的声音世界里,她独特的嗓音常常完全消失在角色中。她可以霸气激昂,也可以婉约轻柔;可以热情似火,也可以冷若冰霜;可以母仪天下,也可以洒落出青春少女的纯稚……就是在同一个人物那里也可以有很大的反差。像《一步之遥》里舒淇饰演杨晨配音的完颜英,有着倾倒众生的魅力和魔力,可是在光鲜背后,她身上只剩下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无奈和卑微。杨晨的声音亦古亦今亦庄亦谐,还是中西合璧的,她是《琅琊榜》里的言皇后,《芈月传》里的赢夫人,《甄嬛传》里的端妃……在《钢铁侠》《生化危机》《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狮子王》等译制大片里也有杨晨的声音。她是百变女王,人世间的众生相,都在杨晨的声音里了。

  再后来,我得知她还做过小说连播。相对于影视作品,杨晨演播的长篇小说在数量上少了许多,可是她演播的《状元媒》《长恨歌》《人世间》《茶人三部曲》《乔家大院》等部部都是精品。她用声音创作的这些文学作品有着文字难以呈现的光彩,声音跳出了文字的局限,那些故事和人物在演播者的二次创作中更加鲜活起来。

  到了2019年,杨晨开始为喜马拉雅FM演播有声书,恰好我的作品也在2019年登陆喜马拉雅,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我的文字遇到了杨晨的声音。

  我和杨晨相会在《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中。因为这样的合作,我们有了很多的接触。我很快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杨晨跟很多人想象中的杨晨也有着很大的反差。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杨晨是央视那个漂亮知性的主持人,主持过《国际时讯》《新闻30分》《晚间新闻》等著名的新闻栏目。作为新闻主播,杨晨也是亲切温和的,但坐在央视新闻主播台上的杨晨,即使她没什么架子,观众也会把她放在一个无法企及的位置上。可幕后台下的杨晨非常的谦逊低调,还带了些未被岁月带走的单纯。

  不认识杨晨时,我还把她跟她塑造的一些角色混到了一起,把她想象成了影视中的那些人。当然我不会以为她也是尖酸刻薄的,或歇斯底里的,但她可以是强势犀利的、或高傲不羁的、或奔放妖娆的、或神秘莫测的…… 遇到生活中真实的杨晨时,她的简约朴素跟她用声音塑造的很多角色相差太远,让我在开始时常常恍惚,那些角色已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确定她就是这么简单沉静,恬淡又率真。跟她合作后我才知道她怎么能塑造出那么丰富的形色各异的人物,她每接下一部作品都会认真备稿细心体会,她怕糟践了人家的心血之作。杨晨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优秀就随便糊弄,实际上她是我遇到的少有的做事极为认真的人。

  杨晨在演播《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之前已阅读了我其他的作品,她想通过文字更好地了解一个作者。为《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备稿时,我更是领教了她的严谨和用心,她是一个字一个词都不会放过。遇到有些生僻的词,她会建议用一个浅显一些的词做替换,因为有些生涩的词,一下子听不出来是哪几个字,这个词在听觉上就变成了无效信息,这就是看和听的区别,像这样的情况最好避免,我还是因为杨晨的提醒才注意到这么细微的差别。杨晨有时会帮我想出替代词,选得都很好,想偷懒的我就跟她说:你帮我改吧,有声书不要求跟纸质书完全一致。而且有声书是作者和演播者共同的作品,她是有权利做一些改动的。杨晨却说,她轻易不会改动作者的文字,那是人家反复斟酌过的心血,她作为一个演播者必须敬畏和尊重。原来她对文字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她才能用声音传达出那些文字的魅力。

  杨晨的关注点不会只停留在那些字词上,从她的反馈上能看出,她感受到了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有一天,我看到杨晨发来的一段话,她说:“我刚读完《故乡的车站》,写得真好!绵密流淌的情感拍打着心的岸礁溅起一波波浪花,眼中饱含热泪却始终不曾落下的感觉,真好!”我没有想到这一篇能感动到杨晨。杨晨在北京出生长大,广院毕业后去了央视,在那里工作至今,她一直生活在故乡北京,无需跟故乡告别,而《故乡的车站》表达的是我这种离开了故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情感。我突然明白了杨晨为什么能那么贴切地诠释出那些跟她性格迥异的人物,还有那些她在生活中可能未曾体验过的情感,她一定是全身心地浸透到那些作品中,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做到她想达到的“我口说我心”。我听过杨晨演播的路遥的《人生》,两个全然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刘巧珍和黄亚萍在杨晨的声音里完全立了起来。听书的时候,杨晨就是巧珍,她们一样的善良美好,可巧珍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杨晨也是黄亚萍,她们都是知识女性,可杨晨的境界和生活态度跟黄亚萍的南辕北辙。同为有知识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平凡的世界》里的田晓霞跟黄亚萍又是不同的,在杨晨的声音世界里,这两个人物也是不同的。在人物的对话上特别能听出演播者的功力,对不同的文学人物,杨晨在声调、语态、嗓音、轻重等方方面面显然用心做过揣摩,她用声音把一个个人物的个性、身份,甚至所思所想都展现了出来。

  从杨晨的演播中还可以听出,她是懂文学的,她喜欢阅读,长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对文字的感觉和感情,为她的演播做好了实实在在的预备。我跟杨晨的交流多是文字上的,我喜欢上了她的文字,漂亮流畅的文笔,满怀真诚,还有俏皮可爱的一面。她的文字功力跟她的文学素养都很高,怪不得她能那么好那么到位地理解把握那些文学作品。

  我不知道我更喜欢哪个杨晨,声音世界里的杨晨还是生活中的杨晨?作为一个观众和听众,我不可能不喜欢杨晨用声音创作的那些人物和作品。生活中的杨晨也有着我不可能不喜欢的魅力,虽然这两种魅力有着不同的呈现。

  当很多人都在追求速度和物质结果时,诺言和质量也就不再那么重要,可谁不想遇到一个能兑现承诺又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保证质量的合作者?在我和杨晨聊合作的可能性时,我跟她提过,如果能在2019年年底前录制完成,对我和出版社是最好的结果。我说这话时并没抱多大的希望,我当时想,她能接下这个作品,在年底前录完一半已经很好了。杨晨却记住了这件事,她不仅调整好了档期,还很有心地在喜马拉雅FM预订下录音棚,保证在12月底前完成整本书的录制。她记着她对别人的承诺,并且一一兑现。对于质量我没提任何要求,以杨晨的水平,我不用有任何的担心。可杨晨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资质和经验就应付了事,对自己接下的每一个作品她都要全力以赴。这种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敬业精神,这种对待承诺的态度,恰恰出现在一个那么优秀的人身上,她是有理由有条件敷衍的,可她似乎从没有过这样的念想。

  她喜欢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让人觉得温暖而踏实。

  其实,声音世界里的杨晨和生活中的杨晨在最核心的那个层面上是一致和相通的,而且从小到大,她一直保持住了她的纯粹和美好。

  几乎每个小学生或初中生都写过类似的作文: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杨晨在小学五六年级时也写过这样的作文,她当时写的是:长大后当配音演员。杨晨13岁时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为电影《十四、五岁》中14岁的女主角宋美娟配音。我多少有些不理解,长得很漂亮的杨晨怎么会愿意躲在幕后。她应该去主演那部电影,如果她来演宋美娟的话,还是本色出演,她们都是人美心美。杨晨报考广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是为做配音演员做准备的,可她太超群出众,播音系最优秀的毕业生,自然应该去央视做新闻主播。众望所归之下,杨晨走上了央视的新闻主播台。主播台上的杨晨也不负众望,刚出大学校门就在中国最受瞩目的新闻平台上绽放出光芒。

  杨晨大概从未忘记自己儿时的梦想,播报新闻的同时,她已为上千部集的影视作品配过音。有很多角色,我以前并不知道那是杨晨的作品,我们往往忽略掉配音演员的贡献,就是能留意下配音演员的名字,也多是关注下主角,那些配角就完全淡出了我们的关注,杨晨却籍籍无名地为不少影视作品的配角配过音。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的梅兰妮是杨晨配的音,梅兰妮不像女主郝思嘉那样光芒四射,她是娴静温婉的,也是大气磅礴的,她的美和力量是在平淡中静静地释放出来的。如果要我在杨晨配音的作品中选一个跟她最相像的人物,我很可能会选梅兰妮。她温柔似水,创作的时候,却有着强大的爆发力和可塑性,神采飞扬海纳百川,才能成就多姿多彩的人物群像。

  杨晨把自己定位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她喜欢幕后工作,配音和演播是她喜爱的工作,她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还在继续为这个梦想耕耘。她的声音世界像是一个果园,那是一个安静的果园,没有喧嚣和浮华,可一旦走进去,那一个个丰盛的果实肯定会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个声音的世界里姹紫嫣红,芬芳满园,望不到尽头的美景可能会让我们忘了那个辛勤耕耘的人,杨晨也并没有期望别人记住她的名字,她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且力所能及的事情,默默欢喜。

  《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是杨晨和我的首次合作,紧随其后的是我的长篇小说《三次别离》,也是由杨晨来演播。作为作者,遇到杨晨是我的幸运,如果说我的文字和杨晨的声音是天作之合,那我肯定是那个更幸运的人。在一个更广阔的施展空间里,声音焕发出了文字的热情,让文字的表达更加丰富灵动。杨晨的播音技巧已是炉火纯青,可我被她的声音打动,还不是因她的技巧,而是声音中的情感,她是用了心动了情的。她丝丝入扣地呈现出文字里的情感,两个人的情感又多于一个人的,那些文字在声音中也就有了更加丰沛的情感。

  有声书的听众也是幸运的,杨晨等优秀又敬业的演播者的加入,提升了喜马拉雅FM等有声书平台的水准,也丰富了广大听众的精神世界。我是杨晨的合作者,更是她演播的有声书的忠实的听众。

  杨晨在用声音创作《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时,我还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们远隔万里,可文字和声音间没有任何的距离。我和杨晨还未见面,我的文字和她的声音就融汇到了一起,心领神会,浑然天成。

  二十多年前,我和杨晨在央视的楼道里或许遇到过。杨晨199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央视新闻中心,我是1995年进的央视电影频道,在那里工作过七年。那时候的我们不会想到我们日后会有交集会有合作,我们就是能遇上,也是擦肩而过。当我开始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时,我遇到了杨晨,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相遇。我渴望用文字去创作好作品,杨晨渴望用声音去创作好作品,形式不一样,但我们怀揣同一个美好的愿望,做着同样的努力,文字和声音是在共同的情感和情怀中遇到的。

  两个用真挚饱满的情感去创作的人,遇到时,是不会错过的。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28 10:35:06